WATER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

预期目标

1、以具备鲜明的高寒与干旱区伴生为主要特征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水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水文气象观测、通量观测、生态监测等相关设备,开展航空、卫星和地面配合的大型观测试验,精细观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高山冰雪和冻土带、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中游人工绿洲及天然荒漠绿洲带的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各个分量。

2、以航空遥感为桥梁,通过高精度的真实性验证,发展尺度转换方法,改善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水循环各分量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和其他地表过程分量的模型和算法。

3、以现代陆面过程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为骨架,以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大气-水文-生态”综合模型平台;以水量或土地利用为连接纽带,将社会经济过程纳入集成模型,建立以科学模型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发展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数据同化系统,集成观测与模拟结果,生成高分辨率的、时空一致性的高质量数据集;进一步发展能够实时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数据同化系统,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水文与生态过程的动态监测。

5、建立一个开放的试验场所和一套完全共享的多尺度综合数据集。

研究内容
科学问题 上游寒区水文试验 森林水文试验 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 模拟平台和数据平台 综合集成研究
  • (1) 遥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对于寒区水文、森林水文和干旱区说文过程的认识?
    (2) 如何通过尺度转换,将多元和多尺度的遥感与地面观测相结合,应用于水文、生态和流域集成模型?
    (3) 如何将区域气候模型、地表水模型、地下水模型、生态过程模型和生态经济模型有机耦合,形成具有综合模拟能力的流域集成模型和以科学模型为基础的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4) 如何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中有效地融合多源卫星遥感观测,实现对流域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动态监测
  • 在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开展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航空遥感试验。利用机载多波段微波辐射计获取雪深、地表冻融状况和土壤水分;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雪深和地表粗糙度;从高光谱遥感提取雪盖面积、雪反射率、雪粒径及试验区地表覆盖类型。以航空遥感为桥梁、以地面真实性检验为标准,重点研究卫星数据反演雪水当量和土壤冻融的方法和精度。选择典型小流域同步开展双偏振多普勒雷达降水观测,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建立寒区水文径流场,加密观测寒区水文过程,定点测量积雪和冻土的各种物理属性和水热变化特征。获取同期的雷达、被动微波、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研究多尺度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转换机制。构建用于发展、改进和验证寒区陆面过程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的数据集。

  • 在森林水文试验区开展高光谱、多角度热红外、激光雷达航空遥感试验。从高光谱遥感提取生物物理参数及植被类型;利用多角度热红外遥感器,获取森林、灌丛和草地的观测数据,反演地表和冠层温度;利用激光雷达测量植被的三维结构,并估算生态系统生产力。利用以上观测/反演量提高对森林水文的重要分量――蒸散发、截留、树干径流、透过流的估算精度。获取同期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卫星遥感数据及雷达降雨观测数据。选择重点小流域加密观测森林水文和生态过程。构建用于发展、改进和验证森林水文模型和生态模型所需的数据集。

  • 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开展高光谱、多角度热红外、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试验。从高光谱遥感提取生物物理参数及地表覆盖类型;利用多角度热红外遥感资料反演地表和冠层温度;利用激光雷达测量植被的三维结构和粗糙度;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土壤水分。获取同期的各类卫星遥感数据及雷达降雨观测数据。配合航空遥感试验开展地面同步观测试验。以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简称临泽站)和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为依托,选择中游典型生态系统样带或样区,开展植被和土壤相关参数的地面加密观测试验。改善从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蒸散发的模型和算法,发展地面观测验证反演结果的尺度转换方案。

  • 以现代陆面过程模型和水文水资源模型(包括地下水动态模型)为骨架,构建“大气-水文-生态”综合模拟模型平台。发展流域尺度的陆面/水文数据同化系统,集成观测与模拟结果,生成全流域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的同化数据集。进一步发展能够实时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数据同化系统,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水文与生态过程的动态监测。在“数字黑河”基础上,建立黑河遥感试验信息系统,发布原始试验数据、各级数据产品及同化数据。

  • 以建模环境平台为依托,在像元化社会经济要素的基础上,以水量和土地利用为纽带,将生态经济模型纳入集成模型体系;建立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专家知识库;形成空间显式的、以情景分析为手段的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试验区介绍

流域尺度的研究区选定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面积约12.87万km2,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位于东经96°42′~102°00′,北纬37°41′~42°42′,包括高山冰雪带、森林草原带、平原绿洲带及戈壁荒漠带等不同的景观类型。黑河流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研究的基地,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完备的观测系统和丰富的数据积累。 综合考虑内陆河流域的主要水文过程,包括寒区水文、森林水文、生态水文及干旱区水文,在全流域内,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试验区开展综合观测试验。

① 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选定为黑河上游东支的八宝河子流域,这里冬季积雪稳定,冻土发育,适合于寒区水文学研究。试验区内有祁连水文站和祁连气象站,水文站以上汇水区面积约2452 km2

② 森林水文试验区。包括大野口、海潮坝等一系列山前子流域,在景观类型上涵盖了冰川、积雪、多年冻土、高寒草原和森林。该试验区的主要观测对象为森林水文过程。

③ 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该区主要包括张、临、高绿洲,在这一试验区内,以黑河干流莺落峡和正义峡两个水文站为地表水输入和输出控制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综合考虑代表性、流域或灌区的完整性、研究基础、航空遥感试验的可能性及交通可达性,选定加密观测区。

试验区地图
more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