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为对黑河流域中上游自明代时期到民国时期的主要古灌渠分布复原,以《重刊甘镇志》、《重修肃州新志》和《甘州府志》为基础资料并结合20世纪60年代地形图和影像获得。以ArcGIS软件Shapefile格式提供,采用GCS Krasovsky 1940坐标系,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格网。数据类型为线状矢量,其属性包括名称、来源、长度、灌溉面积等。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沙漠(沙地)、冰川图是图集陆地表层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基于第一次冰川编目的黑河流域冰川分布数据、1:10万黑河流域沙漠(沙地)分布数据、2010年黑河流域道路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9年10万河流数据。
在2012年6月-2012年8月共采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及不同地形的土样共137个,每个样点的土层分0-10cm、10-20cm和20-30cm三层取样,海拔在2700-3500m之间,植被类型分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地和干草原五种类型,在采样的同时利用手持GPS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位置信息和环境信息,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地形曲率、植被类型、土壤厚度、最大根系深度等。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的测量方法为将样品装入信封中在105℃的条件,放入烘箱中烘干24小时,取出后放置30分钟称重,称重结果与环刀体积的比值即为土壤容重,单位g/cm3。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的测量采用了比重计法,机械组成包括土壤砂粒、粉粒和粘粒含量。
2010年10月起,在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乌兰图格附近,沿垂直河道方向距离河岸50m,300m,2200m,2700m,3200m,3700m,4300m处布设地下水埋深观测井,采用HOBO自动水位计进行动态测量,测量指标为地下水位(埋深),数据时间尺度为月尺度。
2008年5月23日至7月21日期间,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 测井位置包括:过渡带A,过渡带B,过渡带C,五里墩四社,平川黑河边,一工程戈壁,五公里,临泽站内,临泽站内气象站(各测点坐标详见地下水位观测表)。 测量时间:2008年5月23日,6月4日,6月6日,6月16日,6月21日,6月26日,7月1日,7月11日,7月16日,7月21日。 详细测量时间:前3个井覆盖全部时间;后6个井6月16号开始观测到7月21号试验结束。 观测仪器:皮尺。观测时将皮尺垂入井下,得到吃水深度(m)和管露地面高度(m),计算皮尺总长度-吃水深度-管露地面高度得出地下水位(m)。 本数据可用于研究观测期间内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
黑河流域土壤质地数据(2011)是刘超等(2011)利用SOLIM模型,基于著名的土壤学Jenny方程,根据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环境因子等,在黑河流域已有土壤质地图、土壤剖面的基础上,利用知识挖掘和模糊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的,并融合了冰川、湖泊等专题图内容。制图方法根据黑河流域六个生态分区的不同特点,上中下游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图方法。 该数据采用1KM空间分辨率和WGS-84投影方式,数据格式为grid格式。土壤质地属性和类别均表示表层0-30cm土壤质地属性,通过深度加权平均而来。属性表中texname表示土壤质地类型名称;sandrange, siltrange, clayrange分别表示USDA土壤三角图中砂粒、粉粒、粘粒含量范围,sandaverage, siltaverage, clayaverage取自实测土壤剖面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平均值,作为该土壤类型的砂粉粘含量。(注:粘壤土各粒级含量来源于北师大土壤质地图)。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为美国USDA制,砂粒粒级定义为(2~0.05mm),粉粒粒级为(0.05~0.002mm)及粘粒粒级定义为(<0.002mm)。
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近30年来,黑河流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域观测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河研究基地。流域是重要的自然研究单元,但黑河流域边界并不统一,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我们收集整理了文献中常见的5种黑河流域边界: 1)1985-1986年我国开始将黑河流域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基础调查和掌握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早期的黑河流域图,流域面积13.89万km^2。整个流域被划分为三个水文平衡区,分别为:黑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北大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和马营-丰乐山前水系平衡区。 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考虑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在第一个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当时的行政界线对流域边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目前“数字黑河”信息系统( http://heihe.westgis.ac.cn) 公布的黑河流域边界,流域面积12.87万km^2。水文单元的划分继承了原有的思路,共划分为三大水系,分别为东部水系、中部水系和西部水系。 3)在水利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黑河流域面积被确定为14.29万km^2,水文单元被划分为中西部和东部两个独立的水系,面积分别为2.7万km2和11.6万km^2。 4)在2002-2006年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组于2005年编制《西北诸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简要报告》,以水资源二级区和三级区为单位,完成了一系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的统计表格和图件。在这次综合规划中,黑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5.17万km^2,该方案并没有给出更加详细的子流域划分方案; 5)基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SRTM 和 ASTER GDEM),利用GIS水文分析方法确定的黑河流域边界。该边界经过了遥感和实地考察验证,在流域边界确定和子流域划分过程中同时还考虑了现代水资源利用现状。
1.数据概述:甘肃省1997、2002、2007年三产业的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 2.数据内容:甘肃省投入产出价值流量表、甘肃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入产出价值流量表、用水数据、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数据 3.时空范围:数据时间是1997、2002、2007年;空间范围为甘肃省 4.数据说明: 本部分数据主要为甘肃省社会经济及地区供用水量数据,包括以下5个文件: (1)甘肃省投入产出表.xls:1997、2002、2007年甘肃省投入产出价值流量表,社会经济原始数据。 (2)整理的甘肃省投入产出表.xls:整理的甘肃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1997、2002、2007投入产出表 (3)用水数据汇总表.xls:原始用水数据。 (4)甘肃省计算结果.xls:甘肃水足迹计算结果数据表,处理后的结果数据。 (5)甘肃省虚拟水贸易数据说明.doc:详细的数据说明文档,包括概念说明表,用于结果概念解释的附表。 详细的数据说明请参阅《甘肃省虚拟水贸易数据说明》word文档。
2011年7月中旬测定,1、沙拐枣,2、泡泡刺。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葫芦沟小流域2012.7.21-9.2冰川前沿融雪水温度及近地表温度观测数据,HOBO自动温度记录仪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近地表温度记录仪距地表20cm。 01观测点为冰湖,由湖南坡永久性积雪补给形成,湖泊近似呈三角形,长边走向与坡脚平行,坐标为99°53′11″E,38°13′6″N。观测时段2012.7.21-2012.9.2。 02号观测点位于冰湖下方,葫芦沟东支流上游发源处,永久性积雪坡脚处,融雪下缘。坐标为99°53′12″E,38°13′6″N。观测时段2012.7.21-2012.9.2。 两点距离较近,近地表温度为统一的温度,为01号点近地表温度。
2012年甘肃马鬃山地区野外水文地质双环渗水试验数据。采用的方法为双环法。具体试验过程:定水头注水,观测记录。以环底标尺为准,保持定水头注水。同时,根据注水塑料桶上的标尺观测注入水量,记录的时间间隔依次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渗水量稳定,即完成实验。根据达西定律获得相关渗透参数。
2011年6月10日—2011年9月2日在祁连山天老池流域3100m草地气象站观测仪器为20cm蒸发皿,口径为20厘米,高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数据为2011年6月10日—2011年9月2日的日蒸发量。
Copyright ©right; 2017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兰州数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