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

引用方式: 王维真, 徐自为, 刘绍民, 李新, 马明国, 王介民. (2009).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 地球科学进展, 24(7), 714-723.

文献信息
标题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
年份 2009
出版社 地球科学进展
链接
语言 zh
DOI
摘要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在黑河上中游地区不同下垫面上建立了多个自动气象站和涡动相关仪及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站。选取草地、森林及农田3种下垫面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水、热和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内不同下垫面能量收支各分量(净辐射、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等)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各通量观测站观测结果如季节变化趋势等差异明显,反映了不同下垫面地气交换特征的不同。黑河上游阿柔冻融观测站和中游临泽草地站两套大孔径闪烁仪(LAS)的观测与涡动相关仪有关结果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合浅层土壤热储存量的计算等分析了地表能量平衡的闭合情况。LAS观测的感热通量一般大于涡动相关仪的测量值;两者的差异主要由下垫面的非均一性、通量贡献源区大小不同以及影响大气湍流通量观测的涡旋尺度不同等原因引起。
PDF 此文献未收录PDF(如何提交?)